肠梗阻两副药省手术痛苦,中医医案。

文/罗华昌中医      

古中医防未病,保民众大健康。

图片

石某某,男,52岁,籍贯江西丰城。于2025年2月25日就诊。

主诉:腹痛严重3天、腹胀、大便不通多日,伴恶心呕吐口干。

望闻问切。望诊:患者面色萎黄,神情痛苦,腹部膨隆,可见肠型蠕动波,舌苔黄厚腻。闻诊:患者因腹痛不时发出呻吟,腹部可闻及高亢的肠鸣音,呈气过水声。问诊:患者主诉腹痛剧烈,难以忍受,已多日未排便,伴有恶心、呕吐,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及黄绿色胆汁样液体,无排气。饮食近几日基本未进,小便短赤。切诊:脉数,腹部触诊坚硬,压痛明显,以脐周为甚,拒按。

现病史:患者于就诊前数日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,初起时疼痛尚可忍受,后逐渐加重,呈持续性胀痛,伴有恶心、呕吐,呕吐后腹痛无明显缓解。自行服用助消化药物后无改善,随后出现大便不通,肛门停止排气。发病以来,患者精神差,睡眠不佳,因腹痛难以入睡,饮食摄入极少。就诊当日行腹部CT检查,结果显示小肠及结肠积粪、小肠梗阻。在西医处接受了一天点滴治疗,然而症状并未得到有效缓解,经他人介绍,前来我诊所寻求中医治疗。

既往史:既往体健,无重大疾病史,无药物过敏史,否认手术外伤史,否认家族遗传病史。

西医诊断:小肠梗阻伴小肠及结肠积粪(依据腹部CT检查显示小肠及结肠积粪,小肠肠管扩张、积气积液,结合典型临床表现如腹痛、腹胀、呕吐、停止排气排便等确诊)

图片

中医诊断:肠结(阳明腑实证)

病因病机:患者年过半百,脾胃功能渐弱,加之饮食不节,或情志不畅,导致气机阻滞,糟粕内停,大肠传导失司,气血瘀滞,不通则痛,发为腹痛、腹胀、便秘之症。舌苔黄厚腻、脉象弦滑有力,均为实热内结之象。

治疗法则:峻下热结,通里攻下,行气活血。

方药及用法。方剂:大承气汤加味。大黄20克(后下),厚朴30克,枳实15克,芒硝15克(冲服)。用法:每日一剂,水煎两次,取汁400毫升,分两次温服,早晚各一次。大黄后下,以保存其泻下之力;芒硝冲服,使其迅速溶解发挥软坚泻下作用。

图片

方解:《内经》云:“六腑者,传化物而不藏。”今患者肠梗阻,腑气不通,糟粕内停。大黄苦寒,通降下行,善荡涤肠胃实热积滞,故为君药,以祛邪之实。厚朴苦辛性温,行气除满,助大黄之力以推荡积滞,消腹胀之苦,为臣药。枳实苦辛微寒,破气消积,与厚朴相伍,增强行气之力,使痞满得除,以畅气机。芒硝咸苦寒,咸能软坚,寒能清热,助大黄泻下,使燥屎得下,热结得解,共为佐药。四药相合,共起峻下热结、通里攻下之效,使腑气通畅,诸症可愈 。

医嘱:治疗期间禁食,待肠道功能恢复,肛门排气排便后,可先给予少量流食,如米汤,逐渐过渡到半流食、软食。卧床休息,避免剧烈活动,减少体力消耗,利于肠道功能恢复。密切观察腹痛、腹胀、呕吐及排便排气情况,如有病情变化及时告知医生。

禁食者,乃使肠胃得以休息,免其再受食物之累,助其恢复传导之职。卧床休息,旨在养其正气,减少气血之耗散,使脏腑功能渐复。密切观察病情者,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曰:“善诊者,察色按脉,先别阴阳。”随时掌握病情变化,方可及时调整治法,以应万变,保患者安康。

服药一日后,患者大便通畅,一日四五次,初为干结粪便,后转为正常软便,腹部腹胀没有正常,腹部膨隆消退,肠鸣音恢复正常,精神状态明显好转,可少量进食。

二诊:患者诸症没有,但仍觉乏力,纳差。此时,肠道积滞虽去,但脾胃之气受损,且考虑病程中气血不畅,或有瘀血残留,故治以健脾和胃、补气养血、化瘀消食。二诊用药,党参30克,当归20克,五灵脂15克,焦三仙各15克,厚朴15克,枳实15克,陈皮10克,半夏10克,黄芩10克,炙甘草6克。用法:每日一剂,水煎服,分两次温服,连续服用一周。

党参大补元气,补脾益肺,为君药,以复脾胃之元气。当归补血活血,与人参相伍,气血双补,使气旺血生,改善患者乏力之症,为臣药。五灵脂活血化瘀,助行气血之瘀滞,消除可能残留之瘀血;焦三仙(焦山楂、焦神曲、焦麦芽)消食化积,助脾胃运化,恢复纳食功能;厚朴、枳实行气除满,与陈皮、半夏相伍,理气和胃,降逆止呕,增强脾胃气机之运行,共为佐药。黄芩清热燥湿,以防补药之滋腻生热;炙甘草调和诸药,兼补脾益气,为使药。诸药合用,共起健脾和胃、补气养血、化瘀消食之功,使脾胃功能恢复,气血充足,机体康复。

结语:西医遇此肠梗阻之症,常以手术为首选,即便先行保守点滴治疗,亦难见成效。反观吾中医,仅以大承气汤两剂,便使患者腑气通畅,腹痛得解,恢复如常。夫医道之途,岂有他法能如中医之简便验廉,以寥寥数剂,拨乱反正,使沉疴速愈,免受开膛破肚之苦,此非中医之独特优势欤?

最后,希望朋友们再关注《杏仁弦道》及《华康中医馆》两个公众号,里面的内容同样精彩!

版|权|声|明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Powered by 亚冠战绩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